第28屆中國(上海)國際墻紙墻布窗簾暨家居軟裝飾展覽會正式落下帷幕。各個品牌都想在這全國性的行業盛會上廣而告之,于是紛紛想法設法博眼球,博出位,堪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。
米素果凍包“裝”出時尚
從展館入口處的大型廣告牌,再到展館內的各種掃碼送禮,甚至是展廳設計上的別出心裁,比比皆是。各個品牌在利用寶貴的三天使勁吸引客戶,不惜花費巨額的廣告費用,效果如何不得而知,不過是“你做我也得做,且必須做的更有聲勢”的從眾心態。
在展館內走一圈,記者收到了各個品牌塞過來的小禮品,有紙袋、小電扇、小扇子等等。不過記者發現,不同于其他品牌主動吆喝送禮,米素展廳前是一波波的觀展者主動上前索禮。米素在禮品領取處設立了一個牌子:讓一部分人先“裝”起來,記者跟隨人群也免費領取了一個包包。包包設計時尚年輕,是采用火爆時尚圈的PVC材質的果凍包,難怪如此多的人愿意排隊領取。
從現在的家裝趨勢來看,80、90后逐漸成為主力消費群,客戶呈年輕化態勢。米素精研消費者心理,投其所好,拿出了果凍潮包作為禮品,迎合年輕人的審美需求,雖然相比其他品牌禮品成本更加高,但是能讓全場參觀者都成為了米素的代言人,讓一款包包成為米素“行走的廣告牌”,這投入產出比絕對劃算。
拿參展證廣告來說,品牌方在參展證上投放硬廣需要花費好幾十萬,這種形式的廣告雖然解決了曝光度,但是不具備可傳播性,觀展者用完就扔了,品牌方錢是花了,效果卻沒達到預期。所以如此看來,米素的這一招果然“高明”。
做了那么多活動為什么沒效果?
展會現場,不免許多觀展客戶會各被各處的品牌廣告吸引,難道越是聲勢浩大的廣告就真的越能賣貨嗎?在記者看來,未必如此,消費者買單才是硬道理。在加盟品牌后,品牌方是否能賦能加盟商可持續性盈利的模式是關鍵,許多軟裝店老板在抱怨:“為什么活動做了那么多,花了那么多錢,還是沒效果?”。究其原因在于如今消費者在選購家裝產品時越來越理性,光靠簡單的促銷已經無法撼動他們的內心,所以做生意靠的不是促銷而是營銷。
縱觀整個行業發展,當其他品牌還在做促銷時,米素已經開始做營銷。據了解,只要加盟米素,加盟商就能獲得專人專崗到店幫扶的服務,并且每年有不少于12次的營銷活動支持,還有各種專題培訓以及境外游學,真正做到了標準化、系統化、專業化的運營賦能。
品牌營銷能力是企業盈利的根本保證,是一切活動的基礎。懂營銷的品牌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長足生存。由本次展會上米素的果凍包可見,其背后的營銷策略值得學習。